服貿協議近來成了最夯的議題,正反與否眾說紛紜,雙方各有專家學者支持,不過每當碰到爭論的時候,我總習慣異中求同,至少我覺得下列2點應該是雙方的共識:
(一)簽訂服貿攸關臺灣未來發展,所涉層面廣泛,對人民生活影響甚鉅。(二)服貿內容專業複雜,很多民眾到現在還是搞不清楚服貿在幹什麼。
再來碰到問題時,我會試著反過來想,服貿時程表大致如下
時間 |
大事紀 |
2013.06.20 |
前國策顧問郝明義開第一槍,驚爆服貿協議黑箱程序。 |
2013.06.21 |
兩岸簽署服貿協議。 |
2013.06.27 |
行政院會通過服貿協議,送立法院備查。 |
2013.06.25 |
立法院黨團協商結論,服貿協議逐條審查、表決,未經實質審查通過,不得啟動生效條款。 |
2013.07.31 ~2013.08.01 |
國民黨立委江啟臣2天舉行4場公聽會。 |
2013.09.06 |
特偵組召開記者會,開啟後續馬王政爭。 |
2013.09.25 |
立法院黨團協商追加公聽會。 |
2013.09.30 ~2013.10.07 |
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一週舉行8場公聽會。 |
2013.10.24 ~2014.03.10 |
民進黨立委段宜康舉行8場公聽會。 |
2013.03.17 |
國民黨立委張慶忠在委員會30秒通過服貿協議送院會存查。 |
2013.03.18 |
學生占領立法院迄今。 |
現在把時間往前倒推,如果依序少了學運抗議、王金平橋事不力、在野強力杯葛要求協商,請問大家會發生什麼事情?
行政部門與對岸簽署服貿協議後,立法院將會極有效率地在102年中就完成備查,事後政府也不用再大費周章作評估報告、公聽會等政令宣導,整個流程等於行政部門一手主導,先簽先贏,立法院淪為橡皮圖章,然後受影響的業者或社會大眾幾乎完全不知情,我想請問,就算是支持簽署服貿的人,如果你認同上述2點共識,請問這麼專業、影響如此巨大的協議,你也認同可以就這樣輕易生效嗎?
又政府後來雖被迫將備查改為審查,但預設立場要求服貿協議只能審查不能修改,且必須限期通過,引述週刊比喻,這就好像有家醫院要求你的嬰兒先出生再產檢,產檢只能有一個結果,就是健康無虞,且命令醫生要配合檢查,如果你能一樣認同上述2點共識,請問這麼專業、影響如此巨大的協議,你也認同可以就這樣"審查"通過嗎?
當然我相信一定會有人說:反正我日子照過,它,我可以!
沒錯!!如果你只在乎早上通勤時不會被交通管制干擾、上下班準時打卡、學業順利ALL PASS的話,那你的確不需要知道服貿協議在幹什麼,你也不需要政府在通過服貿協議時得到你的支持或理解,你只要政府跟過去的633、黃金十年等口號一樣,事後像念神奇的咒語般告訴你
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利大於弊!!
事實上,你只需要對政府有一個堅定的信仰,所以儘管漠視外界紛擾,安心地閉上眼睛睡吧,只不過當你某天一覺醒來,這世界或許已經靜悄悄地、變得完全不一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