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  

圖片來源

我從有部落格開始就會記錄每筆交易並檢討,不管最後損益為何,每次回顧都讓我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,而且我從獲利中學到的東西不亞於賠錢。

我以去年為例,過去有種「零成本」的說法,主張當股價漲多了,可獲利了結收回本金,剩下的持股就是零成本,可長期領股息當被動現金流,就不會受股價漲跌的影響。之前我也覺得很有道理,所以在後期賣股時,都會留下零成本的持股繼續領股息,也曾在雜誌上表示過這種看法。

雜誌1  

但去年的經驗讓我想法有了轉變,因為我的零成本持股價格都遭到大幅修正。比如我在德律(3030)60多元時就開始賣出,但剩下的零成本持股跌到40元左右,還有鑫永銓(2114)110多元開始賣出,但剩下的零成本持股也曾跌至60多元。

3030  

2114  

雖然這些股票基本面都OK,今年股息也都正常發放,但看到帳上獲利從3成以上跌至個位數甚或負數,說不受影響還是騙人的,畢竟當初就是因為認為股價已高估了才賣出,但後來刻意保留的部位,反而錯失了鎖定獲利的機會。

後來我自己檢討結果,覺得這種觀念還是有待商榷,因為所謂零成本的想法,最終目的是為了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,持續分享公司營運的獲利,但我認為長期持有的前提是該公司「還原股價」能「長期穩定向上」才有意義,假如符合這條件的話,你甚至連1股都不該賣出,但假如不符合的話,那麼你持有再久獲利也是有限,還不如趁股價高估時直接獲利了結。

畢竟資金都是有機會成本的,既然投資目的是要在有限機會中盡量增加資金效益,那麼不管價差或股息都只是達成目地的手段而已,只偏重任何一方都是不合理的作法,零成本也不代表零價值,只要有股價存在,就不可能與漲跌無關,帳上獲利也不僅僅是紙上富貴,不信的話你可以試著把股票賣掉,然後看看銀行戶頭裡多出來的數字是真錢還是假錢。

我曾在書上看過,華爾街有個說法:你只要獲利就不會變窮。這說法不錯,但應該賺2萬元的牛市,你只獲利2千元,你也不會變有錢。投資股票除了耐心等待買點外,持有過程中也要把握難得的賣點。所以未來除了少數護城河高的股票會儘量長期持有外,對於護城河不高的個股,我還是當個純粹的中期趨勢交易者,當股價明顯高估時也要「全部」獲利了結,加速資金累積的效率。

登山界有個原則「除了足跡什麼都不要留下,除了攝影什麼都不要帶走。」抱股確實應該鼓勵,因為公司經營成果需要時間發酵,但假如你常常「抱過頭」,抱上去又再抱下來,變成投資界的登山客,那麼只會留下無限地遺憾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99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